纵横交错间,跟随非遗传承人解码美学时空-环球今日讯
来源:北京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6-17 12:23:02

美在物之理,更融心之意。审美是精神传承的感性经验,却叠加格物致知的理性解码。锦绣绫罗与电脑编程,会有怎样的异曲同工?平面的剪纸,如何幻化三维景深的空间错觉?

01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绫罗绸缎中的“罗”

竟是这样织造出来的

单看这张打满孔洞的图纸,你能想象到,它竟是一幅织物的“效果图”吗?专家们是如何依靠它,织造出轻盈灵动、绚丽多彩的丝织品呢?

李海龙出生于刺绣世家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接触了一种名为罗的织物,从此开始对这种工艺万分痴迷。

李海龙:在我小的时候也经常听说绫罗绸,但是其他都能见到,感觉到罗不是一般的丝织物,所以对罗特别感兴趣。

罗的质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异常轻薄,在光照下呈现万般绚丽。为了复兴几近失传的织罗技艺,几十年来,李海龙执着地在老旧织机上,与那些古代的聪明人对话。

然而,罗的织法极为复杂,大部分花纹都需要手工操作。即便是一个熟练织工,每天也只能织出五厘米,织一匹罗就需要半年多的时间。这使织罗艺术在传承上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。

用什么办法,才能实现罗的创新纹样自动化生产呢?

钱小萍是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,她曾带领团队通过机械化的织机改造,将古老的丝绸技艺由繁复的纯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,让活色生香的宋锦重现世间。

她的到来,能否帮助李海龙实现专属于罗的机械化织机改造呢?

这张打满孔洞的图纸,正是钱小萍团队为丝织品定制的“效果图”,凭借这些孔洞,如何让织机自动编织出预设的图案呢?

罗与其他丝绸的经纬相交结构并不相同,它极为精细的扭绞过程和复杂构造,让钱小萍犯了难。最终,她能找到专属于罗的编织程序,完成织机改造吗?李海龙想让罗普遍化生产的愿望又能否实现呢?

02

九旬奶奶的剪纸人生

郭佩珍是陕西乡村里的天才剪花娘子,一把剪刀占据着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。一花一木,一人一事,都是她剪纸创作的素材。

一切起始于纯真年代,从八岁开始,郭佩珍就学着去剪故乡的花鸟和人物,慢慢地,她在作品里剪开古城云天,走进世界。1998年,郭佩珍的剪纸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中国的克林顿夫人。

晚年的郭佩珍开始创作令人震撼的巨幅剪纸作品。她耗费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十米长卷《赶庙会》,将佳州古城的庙会场景再现于纸上。

郭佩贞的儿子马连军想留存住这门传统技艺,但如何留存,他觉得还是需要科技助力。

马连军:我现在就是把她的画稿整理起来,利用电子版把它记录下来,因为好多纸质它是非常脆弱的,不容易保护。

此时,西安理工大学的郭华也一直关注着郭佩贞的作品,她带着学生准备将郭奶奶的故事通过剪纸的形式,编辑成动画。

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里,又将展现出一个怎样的剪纸世界呢?

八百里秦川,一张红纸,一把剪刀,致敬自己,致敬生活,致敬家园。而生活的基石、希望,很多时候都植根于我们生存的大地。风雨岁月的磨砺让文化的传承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生长,如翠竹节节攀升。
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
流程编辑:tf008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华夏数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