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难题解答:该不该用玩手机奖励孩子?
来源: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   时间:2023-08-07 22:18:50

前不久我为一位母亲提供了咨询。她有两个孩子,学习都不错,算不上特别特别的好,但是都不错。

孩子每次考试考得比较好或者这段时间学习的表现还不错,两个孩子就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,要求父母把手机给他们,让他们玩一会游戏,放松放松。


(资料图片)

父母一商量:这个主意不错,就用玩游戏来奖励他们,后来他们就把这个当成一种奖励机制了。

比如说孩子要写作文,孩子就说:我作文写完了,你应该让我玩一个小时的手机。父母说好!

数学题做完了,你应该让我玩一个小时的手机。好,叫你玩!

考试考得不错,成绩靠前了,你得给我玩3个小时。不错!

就这样,两个孩子就经常玩手机,这个就有点让我想起了巴甫洛夫的实验。给狗吃一点东西,然后狗就流口水。

这种奖励机制是不可取的。坚决不可取!为什么?听我来分析:

因为这里我们说的玩手机,其实是在玩手机里面的小游戏,也包括其它游戏形式,这是容易成瘾的。

科学家的发现总是令人信服,总是让人看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: 有些行为容易诱导低效多巴胺,凡是容易诱导低效多巴胺的行为都不是什么好行为。

比如酗酒,乱搞男女关系,人在恋爱中、在性行为中多巴胺分泌也会增多,吸烟、游戏还有其它低级活动都会诱导多巴胺,但是这种多巴胺属于低效多巴胺,它们的生物活性是非常低的,这种低效多巴胺是非常容易让人成瘾的,因为它的效价太低了。

人们从这些不太有价值的活动过程中,伴随着愉快的体验,这种愉快的体验就是依赖于多巴胺的分泌以及它的投射,但是你要终止了这些价值很低很低的行为,大脑的多巴胺水平立刻就降低了,因为它的生物活性非常低,那么你就要产生了一种重复这种行为的驱动。

因为你不高兴了,你感到空虚和焦虑,而你一重复它就好了,这样就让你成瘾了。

你可以用其它形式来代替孩子对游戏的依赖,比如:运动、朗诵,全家人共同建立一些共同的兴趣,大家都喜欢的一些有益的活动。 让孩子阅读,让孩子唱歌,让孩子运动,让孩子看童话、神话、寓言这些可以开发右脑的、启示他的心智的健康作品,这样比玩游戏的价值要高的多!

手机游戏是没有发展性的,你再玩你的心智能力都不会发展,而且会降低。

我之前多次讲过,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有四个世界:

第一个:真实世界

由人所创造的文化系统所构成的世界。有山、有水、有村庄、有城镇、有大城市、有草有木、有真实可见可感的这个世界;

第二个:动物世界

由动物在纯自然环境下构成的世界。我们把它叫动物世界;

第三个:精神世界

在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里。一个人精神世界很丰富,他的个人情感世界就很丰富;

第四个:网络世界

虚拟世界,网络世界。网络世界具有包罗万象的特征,孩子们在里边特别能找到那种操控欲、对抗欲、比赛欲等等欲望,他都在游戏里能找到。所以这种虚拟世界对孩子具有极大的诱惑力,很容易让他们成瘾,一旦成瘾就麻烦了。

你可以用健康的形式奖励他,你必须从科学角度给他讲明白游戏对大脑的危害,对人健康发展的影响。

但是有些父母跟我这样讲:别的孩子都玩游戏,孩子自己说如果他不玩游戏,跟其他的孩子谈话都没有话题了,都没有共同的语言了。

我说: 你告诉你的孩子,别的孩子做的事情都是一般的事情,我们应该做不一般的事情,跟其他孩子一样那叫普通人,跟他不一样那才叫独特的人!

你告诉他这个道理: 上帝创造我们是让我们成为杰出的人,是让我们创造奇迹的,不是让我们成为平庸之辈,而玩游戏很容易让你成为平庸之辈。

当然,也有些特别优秀的孩子玩游戏的,那些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强的,学习特别特别的好,非常自律。趁一点空闲的时间玩一会游戏,然后也就不玩了,这个是应该是允许的。

但是, 如果能一辈子不碰游戏是最好的。有人还说玩游戏可以训练右脑,这简直是一群胡扯,他就不知道右脑是什么东西,他不知道右脑的功能是什么,玩游戏对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害的,这个是有统计数字的,是有研究成果的。

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叫埃里克·布雷弗曼,他的研究证明:长期玩游戏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水平会降低。大家要知道,乙酰胆碱是和智力最为直接的一种神经递质,如果你的乙酰胆碱水平降低了,你的学习能力一定会下降,因为乙酰胆碱影响着人的记忆力,人的反应速度,人的抽象思维能力,你这些东西都下降了你还凭什么成功呢?

还有,游戏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人格,使我们变得非常古怪,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,所以大家不要玩游戏,那玩意不是什么好东西!

希望大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,用健康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孩子健康发展,尽量让孩子远离游戏,如果孩子一生都没有碰游戏,这是孩子的骄傲,也是你们自己的骄傲!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作者简介

王国荣,心理学家,独立学者,作家,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、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。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,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,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。

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,其中《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》被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,《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》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,《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》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,《与抑郁症握手言和》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华夏数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